中信加速器

「硬核无线技术」系列文章 蓝牙篇(下)

我是中信科技,曾经开发过,蓝牙产品的开发者,这一期是硬核无线技术,蓝牙篇的下期,这一期我会讲到蓝牙的几个,比较主流的应用场景,和各自的优缺点,看完这一期,你会对蓝牙有更深入的了解,上一期简单介绍了一下,蓝牙技术的发展历程,这一期来讲一讲,跟你们生活息息相关的,蓝牙技术的实际应用,比如说蓝牙耳机,比如说蓝牙键盘鼠标,还有很多游戏控制器 手柄,包括我自己研发的游戏控制器「Tilted」,首先先声明一点,我的文章是面对普通人的科普,你不用担心,你不是技术人员,所以看不懂,我不仅不会深挖技术概念,反而能化繁为简的,把技术话题说得让所有人都能听得懂,这些知识,其实都很有意思,也很有价值,即便是普通人,我觉得也有必要了解,看完这期文章,你就大概明白了,蓝牙设备的工作原理,和科技产品的一些逻辑和优缺点,有了系统的了解,你就可以跟别人装一装啥的,如果你觉得没必要了解这些知识,但是又好奇,为什么很多人吐槽,蓝牙耳机的音质差,或者为什么来耳机有延迟,又或者为什么,很多游戏外设厂商,比如说鼠标键盘,还有手柄,这些厂商使用了蓝牙,为什么有些厂商又不蓝牙,又或者为什么像微软一样的大厂,明明在xbox手柄上,搭载了蓝牙芯片,但是连自家的游戏机,用的是自主的通讯标准,手柄跟电脑联机却用蓝牙,如果你有这些疑问,这个文章都会解答,首先先讲一下,两个特别基础和重要的概念,「Bluetooth Protocol Stack」,也就是「蓝牙协议栈」,和各种蓝牙「Profile」,「技术规范」,蓝牙协议栈,就是一系列协议的堆栈,也是把协议实现的代码,蓝牙无线传输数据的逻辑是,假如说你用蓝牙耳机听音乐,或者是用蓝牙键盘打游戏,按了一个按键,这些都是需要,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的数据,这些数据经过应用层,也就是听歌也好,键盘的按键也好,通过协议栈,以蓝牙的规范,层层封包,最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,被接收端接收,然后数据被解释出来,变成了音乐 从耳机里面播放出来,或者是你的一波闪现空大的操作,被电脑接收到,然后执行出来,这就是整个无线传输的过程,而协议栈要做的事情,具体是什么呢,比如一个蓝牙设备,发送一串数值,0X53,表明自己的电量情况,想要发送给另一台设备,我作为开发者,写出来的代码,就是send(0X53),发送包含电量数据的数据包就可以了,看似好像是只需要把设备的电量信息,封包发出去就好了,但是事情有那么简单吗,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,我们这些搞计算机的人,会瞬间想到一万种情况,比如说数据发送的时序问题,数据长度问题,数据类型问题,访问地址问题,接收端有没有在听的这些问题等等,所以很多人都说,搞计算机的理工男,跟机器一样冷冰冰的,不擅交际和表露感情,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因为长期跟计算机和机器打交道,必须要这么严谨和认真,比如说发送电量信息,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,你不懂技术,只会觉得很简单,只需要发送0X53,这组数据就行了,而实际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,而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,就是协议栈的目的,比如说我要发送电量数据,到另一个设备,我写的代码是send(0X53),经过一层一层协议栈的自动的处理,自动帮我定义访问地址,数据长度,数据类型,规范发送的时序等等之后,最后真实传输的数据包,内容是这个样子的,而这些层层封包自动化处理,就是协议栈所干的事情,我之前在翻墙系列的系列文章第七期VPN那一期讲了,「OSI模型」解释了数据在软件硬件,各种层级中的流动情况,有兴趣的,你可以去看一下,蓝牙的协议栈跟OSI的原理差不多,数据也是一层一层的处理,最后通过天线的硬件发射出去,所以你看技术都是相通的,接下来我来解释一下,什么是蓝牙的Profile,也叫做服务,或者是规范,这些规范,或者是服务被「SIG」,也就是「蓝牙特别利益集团」定制,为的是统一不同厂商,和设备之间的标准,你可以理解为一个规范的语法,让所有的蓝牙设备,可以互相通讯,就好比我国的普通话,如果没有普通话,那么多民族和地区的方言,我们是无法沟通的,这些规范,比如说有「立体声音频传输规范」,「A2DP」,「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」,打电话的蓝牙耳机的规范, 「HSP」「Headset Profile」,还有用来跟打印机数据做沟通的「BPP」,「Basic Printing Profile」,还有比如说蓝牙键盘鼠标,还有游戏控制器 手柄,人体输入学设备这些, 「HID」,「Human Input Device」,结合蓝牙的协议栈和各种Profile,如果你是开发人员,你在蓝牙协议栈的上层,也就是应用层来做开发,来开发实现你需要的功能,比如说你如果说你是做蓝牙耳机的,你就在协议栈的上层,调用A2DP的Profile,做音频传输的相关开发,如果你是做蓝牙鼠标键盘的,在协议栈的上层调用HID规范,做人体输入学设备的开发,基础知识了解完了,接下来开始讲,跟你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了,首先就是蓝牙耳机,很多人跟我说,蓝牙耳机音质差 延迟高,说的没错,如果你真的特别在意音质,你追求HiFi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别用蓝牙就行了,用有线耳机,或者是2.4G的耳机,或者是开功放,真的 别笑,我是认真的,因为蓝牙技术解决的问题,是把有线变成无线,要考虑功耗问题,还要把不同厂商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,做到最好,所以存在音质一般 有延迟这样的缺点,这就是取舍,蓝牙的本质上来说,就是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,蓝牙耳机解决的问题,就是能让你摆脱线缆的束缚,同时保证你能听到声音,但是你拿来听HiFi,还期待有多好的效果,真的就是本末倒置了,你不管用什么牌子的蓝牙耳机,都走的是A2DP的蓝牙音频的规范,都是那几个编码方式,所以在蓝牙耳机上,想要体验发烧级的HiFi的效果,你就是真的发烧了,我群里时不时能看到几个朋友讨论,前几天我看到有人在群里说,蓝牙是很垃圾的无线技术,什么蓝牙音质很差,什么垃圾之类的,我就很想跟他讲讲原理和原因,但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解释效率又太低了,所以直接促使,我想做这一期的文章,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,那么为什么蓝牙耳机,还有音响 车载音响有延迟,然后音质一般,聊到这个话题,我要先讲清楚,几个很重要的知识点,这个世界上任何声音,都是模拟信号,理论上如果说用数字信号,来完美的还原模拟信号,数据量是可以接近无穷大的,我在第一期文章的结尾的部分,有详细解释过,有兴趣的,记得可以去看一下,点这里,用绝对完美的数字信号,来替代模拟信号,是不现实的,因为要考虑传输和存储的可行性,况且模拟信号很多细节,我们人耳也听不出来,没必要浪费空间,把这些人耳都听不出来的部分,也通过数字信号,完美的还原,所以就有了采样这个技术的出现,只要把模拟信号里面,我们认为有必要的部分采样出来,转换成数字信号,最大程度的还原这个声音,这个就是采样的目的,采样率越高,数字信号从模拟信号采集的细节就越多,体积也就越大,采样率越低,细节就越少,声音的音质就越差,但是生成的文件体积就越小,采样率高低,各有利弊,应用场景也不相同,比如说音乐的采用率就比较高,越高越好,越高越能准确的还原乐器的音色,高低音和音乐里面的细节,但是实时通话就不一样了,你能听清楚对方说话和要表达的意思就够了,不需要像音乐那样,还原那么多细节,经过采样的音频数据,每一秒钟的数据量,这个就叫做码率,比如说MP3,就有128 256 320这几种码率,码率越高,理论上音质越好,采样率就越高,文件也就越大,理论上把你说话的发出的声音,采样成数字信号,如果采样率无限大,那么理论上生成的数据量也就无限大,CD的音质公认的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音质的追求,虽然也是经过比较高的采样率,采样模拟信号生成的数字信号,但是我们认为CD的音质,基本上可以满足「无损」这个定义,经过相对比较高的采样率生成的数据,每秒 CD大概是1400kbps的码率,延迟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,如果不使用蓝牙耳机,你打电话的时候的声音的处理,和传输的逻辑是这样子的,首先你说话的声音的信号,被麦克风拾取,然后经过「DAC」,「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」,把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,然后经过「Amplifier」发放大器电路,再通过手机网络传输给对方,对方收到信号之后反着来,经过对方的「DAC」,然后变成模拟信号,经过扬声器再播放出来,本身这个过程就有一定的延迟,只不过延迟很低,不考虑手机网络传输信号的前提下,可能只有几毫秒到几十毫秒,人基本上感觉不出来延迟的存在,但是通过蓝牙传输,就多了很多步骤了,同样是你的声音,被蓝牙耳机的麦克风拾取,经过DAC 然后你的蓝牙耳机,需要按照蓝牙协议栈,和标准的蓝牙耳机,规范HSP来给声音编码,跑完协议栈,然后通过天线,把编码数据发送给手机,手机天线接收到之后,需要解码,反着跑一遍协议栈,然后才到了,把数据传给另一方这个步骤,而数据跑协议栈,蓝牙规范和编解码的过程,就是最大的产生延迟的根本原因,延迟可以高达上百毫秒,甚至几百毫秒,这样的延迟对人来说,感知就很强烈了,很多人说可能没有意识到,蓝牙耳机有延迟的问题,那是因为如果你只是看电影,画面会相应的做延后的补偿,来等待延迟的音频同步播放,所以多数情况下,是很难感知的,但是你可以戴着蓝牙耳机,去打游戏试一试,你立刻就能感受出来,尤其是快节奏的竞技性游戏,这就是为什么,绝大多数竞技游戏耳机,没有采用蓝牙的根本原因,补充一个小知识,你们多数人都遇到过一种情况,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原理,那就是很多人戴着蓝牙耳机听音乐的时候,突然接到一个电话,你点了接通之后,马上通话的音质,就发生了转变,变得很差,挂断电话之后,往往继续播放的音乐音质也会变得很差,过了几秒才会恢复到之前好音质的状态,原因就在于刚刚提到的两种规范,听音乐的A2DP规范和打电话的HSP规范,播放音乐的时候,采用的是A2DP规范,这个规范专门用来听音乐,看电影之类的场景,采用比较好的Codec给音频编码,牺牲一定程度的延迟,来实现高质量的音频传输,而用蓝牙耳机通话的时候,采用的是HSP规范,牺牲的是音质,降低了延迟,规范切换的过程,就是你听到的,从通话状态音质比较差,到音乐播放音质变好的过程,要回答为什么蓝牙耳机音质一般 和延迟比较高这个问题,简单来说有几个原因,第一个是编码,你听到的声音都不是实时的,音频文件播放的声音,跟用有线耳机,听音乐的逻辑是不一样的,蓝牙音频需要经过再次编码,蓝牙的目的就是低功耗,所以传输带宽受到协议限制,必须要按照蓝牙A2DP的规范,采用固定的几种编码方式, A2DP规范,要求蓝牙耳机传输音频的码率,最高限制在768kbps,这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了,你如果用蓝牙耳机听CD,必然牺牲了音质,这就是为什么,我说想要最好的音质,你就不要指望蓝牙,那些可能不太了解技术的音响发烧友,天天讨论蓝牙耳机的音质好坏,在我看来就挺有意思的,1400kbps码率的CD用蓝牙传输,经过A2DP规范再次编码,硬生生的把码率拦腰砍了一半,你说音质能好到哪去呢,这就是为什么,如果你听320kbps的MP3,蓝牙耳机的音质足够好了,因为A2DP规范支持最高768kbps的音频传输,对音质没有那么发烧的普通人,用蓝牙耳机听音乐足足够了,但是如果你用蓝牙耳机,听码率很高的无损音乐 甚至CD,你还抱怨音质不如有线耳机,这个行为本身就很奇怪了,这也解释了有些人的疑惑,为什么蓝牙耳机A2DP规范上限码率768,但是可以用来听1400的CD,而不会发生断断续续的情况,就是因为不管音源是什么,蓝牙传输都经过了二次编码,不管原始码率有多高,都会统一采样,编码成固定的码率,这里特别说明一下,绝大多数人,包括我自己,其实听不太出来,320kbps码率的MP3,和1400kbps的CD音质的太大的区别,如果你能听得出来,说明你是金耳朵,你是少数人,所以蓝牙为了权衡功耗和延迟的问题,采用的编码,迎合了多数人的需求,蓝牙的音质足够好了,如果你是HiFi发烧友,蓝牙是满足不了你的,因为二次编码的过程,牺牲了音质,也正是因为二次编码延迟问题,从源头上就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,也就是说通过编码,延迟比较高的问题,是永远存在的,在蓝牙用来做音频传输的,A2DP规范中,采用的编码方式,主要有「SBC」「AAC」「aptX」等等这几种,但是这些编码方式的码率,必须小于A2DP规范定义的最高768kbps,早期的蓝牙,采用的是SBC编码方式,是一种比较中庸,并且比较古老的编码方式,权衡了编解码的延迟 功耗 带宽这些因素,好处是统一性高,不管你用什么设备,必须按照规范走,保证的只要是蓝牙耳机,都会有一致的体验,坏处就是没有弹性,延迟和码率的问题,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,也确实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,SBC的编码码率是342kbps 延迟大概是200毫秒左右,刚才提到的,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公认认为音质比较好的CD的标准码率,是1400kbps,从码率上来看,蓝牙A2DP立体声规范,采用的SBC编码,比CD差了4倍多,这就为后来的aptX这种编码方式的出现,提供了契机,aptX这种编码方式是高通定制的,差不多也是350kbps码率,但是同等码率下,有着相比SBC更好的音质,延迟也降低到了120毫秒左右,在2009年整合进了蓝牙的A2DP的音频规范里面,从那以后,靠着向下兼容,和SBC编码共存,设备间如果都支持aptX编码,这种情况下会采用aptX,但是如果一方不支持,那么就用兼容性更好的SBC编码,2012年和2016年的时候,A2DP规范分别加入了,进一步降低延迟的「aptX Low Latency」,和进一步增强了音质的「aptX HD」这两种编码,其中Low Latency的延迟,控制在了40毫秒左右,而增强了音质的HD,延迟反而增加到了200毫秒,跟早期的SBC达到了一个级别,但是好处就是音质大幅增强,码率也上涨到了576kbps,反正只有听音乐和看电影的时候,才会调用aptX HD编码,而且画面会根据声音延迟做补偿,所以aptX HD这种编码,也有它特定的应用场景,随着蓝牙的进化,专门用来传输音频的, A2DP规范的编码方式,从最早的只有SBC编码,到后面出现的AAC aptX aptX Low Latency, aptX HD还有aptX Adaptive 等等等等这些,随着编码方式越来越多,这就说到了第二个,导致蓝牙耳机音质一般和延迟比较高的问题,那就是兼容性,由于音频的编码越来越多,很多人说蓝牙耳机音质不好 延迟高,大概率就是因为你的设备可能比较廉价,又或者说比较老,编码用的是SBC,很可能你的耳机支持新编码,但是你的手机,或者是电脑的蓝牙芯片比较老,也会出现不得不降级,使用SBC编码传输的这个情况,这里插个题外话,aptX系列编码,因为是高通家的,广泛应用在windows,android平台,但是苹果也是个行业巨头,也想自己玩自己的标准,所以苹果手机和苹果的耳机,都是不支持aptX系列编码的,但是苹果的设备,音质和延迟问题相比aptX编码的设备,不但毫不逊色,多数情况下反而更加优秀,那是怎么做到的呢,原因就在于 苹果自己,基于蓝牙的H1和W1自主研发的芯片和AAC编码,苹果为了最好的体验,从硬件和协议的层面,都使用自家的标准,跟高通的aptX一样,也都是自己的一套东西,具体就不细节展开讲了,大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问题,总之如果你在苹果家的生态,AAC编码的音质和延迟问题,相比aptX毫不逊色,但是如果你用苹果的无线耳机,连android的手机,很多时候,默认编码采用的还是SBC,那么音质 延迟还有电量续航问题,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了,如果可能的情况下,手动选择AAC编码是绝对有必要的,所以你看,封闭的苹果生态 有利有弊,但是在硬件和服务的角度上来看,封闭的生态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,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细节,拿来就用 效果最好,安卓虽然说开放,但是太开放,也会有各种问题,扔给用户的选择太多,你如果不懂技术原理,选择太多反而会给你增加成本,总结一下,为什么蓝牙耳机有延迟 和音质一般的情况,那就是因为蓝牙通讯标准的限制,蓝牙要解决的问题是,让设备之间无线的连接,而不是专门为HiFi设计的,因为协议栈,因为蓝牙Profile规范,因为要兼顾新老硬件和协议,这些综合原因共同作用,导致延迟和音质一般的问题,所以说想要最好的体验,请保证自己的设备,都支持最新的标准,一旦你的设备,其中一个不兼容最高的标准,哪怕你的另一个设备是最新的,它们之间的通讯,也会降低到之前的编码方式,另外如果想要体验蓝牙耳机,最好的音质和最低的延迟,非苹果生态请用aptX编码,苹果生态,请攒钱买全家桶,接下来讲到蓝牙的HID规范,和人体输入学设备,比如说蓝牙鼠标键盘,游戏手柄之类的硬件了,你们可能最大的困惑在于,为什么很多设备支持蓝牙,很多设备只支持2.4配个接收器,也有很多设备是双模的,比如说罗技的很多产品,有蓝牙 也有自己的优联Unifying无线技术,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协议栈,蓝牙规定了标准,又为了顾全多个设备,和厂商之间互相兼容,导致多数HID设备,会有比较高的延迟,对普通办公来说,那点延迟不算什么,但是对于实时性,有严格要求的游戏来说,蓝牙的鼠标键盘延迟就比较高了,这里可能会有人不同意,认为蓝牙的鼠标键盘的延迟,感觉不太出来,原因主要分为三个,第一个原因是看你玩的游戏的类型,非竞技性的休闲游戏,比如说你玩个连连看 纸牌游戏啥的,蓝牙的那点延迟,你很难感受得到,但是如果你玩一些激烈的对抗性游戏,延迟的感受就比较明显了,另一个原因在于,你的显示器刷新率越高,画面帧率显示的频率也就越高,这个时候,如果你用蓝牙键盘和鼠标,你就更加能明显的感知到,这就是为什么,普通办公用的显示器,比如说60Hz,每一帧平均的生成时间是17毫秒,蓝牙的延迟,普遍是在8毫秒到十几毫秒之间,由于画面刷新的时间,17毫秒,基本上涵盖掉了蓝牙的延迟,所以不太容易感知,但是如果你用高刷新率显示器打游戏,画面更新的平均时间,是在4毫秒到9毫秒之间,那么就比普通的蓝牙的鼠标键盘速度更快了,蓝牙的延迟跟不上画面的刷新率,你就能够感知到鼠标指针,和按键输入的滞后感,第三个原因在于,蓝牙HID规范定义人体输入学设备的「Polling Rate」,普遍都是在125Hz,也就是说一秒钟蓝牙鼠标键盘报告自己的状态125次,平均每8毫秒报告一次,而采用2.4G或者是有线的鼠标键盘,报告率能够达到1000Hz,也就是平均1毫秒报告一次,这也就是为什么,很多厂商用自己的2.4G通讯配合接收器,就是因为对于竞技游戏,相关的产品来讲,蓝牙的延迟是致命的,虽然说只有8毫秒,虽然说你可以提高蓝牙的报告率,但是具体能提高多少,我还真不知道,我尝试查过蓝牙HID规范,但是除了125Hz标准的报告率之外,我查不到 规范定义允许最高的报告率是多少,这个其实很好理解,因为BLE的目的,就是为了低功耗,你报告率提高,就意味着功耗成倍的增加,那么采用蓝牙的意义,反而就没了,设备生产厂商也不傻,没有做在蓝牙协议栈里面提高报告率的事情的必要,还有一个原因,我猜测是因为如果采用蓝牙,提高了报告率,降低了报告率产生的延迟,依然还有协议栈的延迟,相比2.4G来说,不仅没有优势,反而还要买SIG,也就是蓝牙特别利益集团,BQB的授权,BQB授权费就是说,假如说你生产蓝牙技术的产品,你需要向SIG蓝牙特别利益集团,买这个技术授权,授权费我记得大概是8000美金,对比2.4G来讲没有优势,还要花钱,为什么还要用蓝牙呢 对吧,BQB授权这个话题我等一下给你们讲,2.4G频段属于「ISM频段」,「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」,「工业 科研 医用」频段,不需要购买任何授权,就可以免费使用这个频段,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厂商不用蓝牙,采用自己的2.4G无线技术,就是因为刚才提到的两个原因,第一相比蓝牙延迟更低,第二免费,至于为什么有些鼠标键盘是双模的,原因主要就是考虑兼容性,保证如果你弄丢了,2.4G的接收器的话,只要你的电脑有蓝牙,依然可以通过蓝牙连接,或者是通过蓝牙,扩展产品的连接性,可以通过蓝牙,连上手机平板之类的当做蓝牙键盘用,而且多数情况下,厂商使用2.4G通讯的模块,兼容蓝牙和2.4,你交了钱买了蓝牙授权,然后在2.4的芯片上,基于蓝牙协议栈做开发,你就可以使用蓝牙,同时也可以使用自己的2.4G,并不需要两个通讯模块,分别实现2.4和蓝牙,毕竟蓝牙也是在2.4频段的,无线通信技术,只不过跑特定的蓝牙协议栈,遵循特定的蓝牙规范,蓝牙就成了蓝牙,本质上从硬件上和无线电的原理上,依然还是2.4G频段的无线技术,因此可以和2.4G通讯共同存在,据我自己的观察,一般那种特别廉价的鼠标键盘,往往都没有蓝牙,只用自己的2.4,厂商没有买蓝牙BQB授权,所以产品能进一步的降低成本,卖得更便宜,中高端的HID设备,很多都是双模的,就是因为我刚才说的兼容性问题,而且往往大一点的厂商,是不在乎几千美金的授权费的,买了蓝牙授权之后,反正通讯模块既可以走2.4 也可以走蓝牙,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蓝牙,连接手机平板,扩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,但是一些高端型号的游戏用的鼠标键盘,虽然说是双模的,但是为了解决刚才说的延迟问题 报告率问题,一般厂商都会鼓励你用2.4,配合他们自己的无线接收器来打游戏,获得最好的体验,除了蓝牙鼠标键盘,蓝牙游戏控制器,也属于HID设备,包括手柄 摇杆,还有其他种类的游戏控制器,比如说我自己做的这个东西,微软和索尼的手柄,都支持蓝牙,但是微软的xbox手柄,连接自己家的主机的时候,用的是私有的2.4G通讯技术,就是因为有更强的扩展性和弹性,干扰问题和通讯带宽 功耗这些方面,微软也有技术实力,优化得比蓝牙更好,并不是说蓝牙就不好,在蓝牙协议栈天然兼顾兼容性和低功耗,而牺牲了顶级的性能和弹性的基础上,微软能做的优化并不多,因为底层的蓝牙协议栈,微软是无法干预的,然而为什么要做成双模呢,跟蓝牙键鼠是一个道理的,就是为了兼容电脑手机平板这些设备,因为这些设备都有蓝牙模块,2017年年底的时候,我开发了一个游戏控制器,就这个东西 叫「Tilted」,最开始我做产品的原型设计的时候,我用的是任天堂的wii手柄,实现的原型机,配合我自己写的这些代码,实现了最基础的动作控制功能,就是基于蓝牙开发的,后来的量产型号,本来也想用蓝牙协议,研发都搞得差不多了,马上就要量产了,但是遇到两个问题,最后不得不放弃蓝牙,我作为曾经的蓝牙开发者,给你们分享一下,为什么我到最后时刻,没有使用蓝牙,而是换用了2.4G,第一个原因在于,最开始我做产品设计的时候,因为主打海外市场,海外市场蓝牙普及率比较高,基本上大家的电脑都有蓝牙模块,所以打算直接用蓝牙协议,好处就是兼容性高,在蓝牙协议栈上,用HID规范容易开发,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单独配个2.4G的接收器,成本能帮我们省下来十几块钱,因为我们的客户,基本上用的都是品牌机,机器都自带蓝牙,但是后来,我做国内市场调查的时候,我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,因为很多国内的玩家,都是自己攒的主机,很多人为了省钱,买电脑的时候,买的都是主板上没有蓝牙的主板,也没买无线模块,也就没有蓝牙,买了我们的产品就没办法用了,另外很多人,其实都不知道蓝牙是什么东西,这个还真不夸张,真的,甚至我自己公司里的一个程序员,听都没听过蓝牙这个东西,你真没听错,我当时跟你一个反应,然后我就意识到了,蓝牙技术的普及程度,国内外还真是有区别的,然后就不得不做妥协,如果要用蓝牙,就要配一个蓝牙接收器,给那些没有蓝牙的用户,成本反而会更高,因为除了接收器,还有个BQB授权这么一个费用,如果不用蓝牙,用我们自己开发的2.4,虽然说依然要配一个接收器,但是至少能保证所有人都能用,而且省下了BQB的授权费,所以最后我们采用的就是2.4G 配合接收器 这个解决方案,我的产品Tilted,也就和蓝牙这么擦身而过了,其实当时已经完成了,蓝牙协议栈的开发,采用的芯片是「Nordic」公司的「51822」这款SoC,本身就是2.4和蓝牙双模的芯片,就像我刚才说的,买了授权就可以用蓝牙,没买授权 一样可以用自己的2.4G技术,同一块SoC 不比蓝牙差,反而延迟更低,说实话,像我这样子,能够把技术问题,跟你讲清楚的人很少,绝大多数的工程师,都没有时间,和足够的表达能力,跟你把一些技术问题,简化到像我的文章这样子,做这样的技术内容,很不容易,需要完善的知识储备,和逻辑能力表达能力,如果你觉得我的内容,对你有价值,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 订阅,真的会极大的帮助到,YouTube的推荐算法,帮我把文章推广给更多的技术爱好者,真的 谢谢各位,蓝牙的话题差不多就说完了,以后如果出现新的技术,和蓝牙的相关的产品,我会做成新的文章,添加到无线技术的播放列表里面,下一期我讲一讲别的无线技术,本期结束。

联络我们

Telegram 交流群

© 中信加速器 All rights reserved